近年来,一种名为“雷罚电话轰炸”的网络骚扰行为逐渐浮出水面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种行为通常指不法分子利用自动化软件或网络电话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起高频呼叫,导致受害者手机瘫痪甚至无法正常使用。其目的多为报复、敲诈或恶意干扰,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与生活安宁。
这种骚扰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网络电话(VOIP)或改号软件,通过程序设定自动拨号频率和号码池,实现批量呼叫。攻击者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目标号码,并结合“呼死你”等恶意工具发起攻击。由于呼叫来源多为虚拟号码或境外IP,追踪难度较大,使得受害者维权困难。
若遭遇此类骚扰,可采取以下措施:1. 立即启用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或第三方安全软件;2. 向运营商申请“应急防护服务”,临时关闭陌生来电;3. 保存通话记录并报警,警方可通过技术手段协助调查。此外,平时需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在不明平台泄露手机号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均明确规定,恶意骚扰他人通讯工具属于违法行为,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罚款。2023年某地法院曾对一起“雷罚电话轰炸”案宣判,主犯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3年。受害者还可通过民事诉讼索赔精神损失。
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正通过AI识别、号码标记库等技术拦截异常呼叫。但根本解决仍需公众提高警惕:不点击陌生链接、谨慎参与网络抽奖等需填写手机号的活动。同时,建议定期更换重要账户绑定号码,降低被针对的风险。
上一篇:防范手机轰炸电话的实用指南
下一篇:骚扰电话轰炸:危害与全面防范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