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许多用户反映接到以“货款123”开头的骚扰电话,这些电话通常以“低息贷款”“快速放款”为噱头,频繁拨打甚至形成“轰炸”式骚扰。此类电话往往通过虚拟号码或改号软件拨出, caller ID 显示为“123”或其他随机数字组合,目的是诱导接听者泄露个人信息或支付手续费。部分受害者因轻信广告内容,最终遭遇诈骗或高利贷陷阱。
首先,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陌生电话推销贷款,更不会要求提前支付“保证金”或“手续费”。若接到类似电话,可直接挂断并标记为骚扰号码。其次,可通过手机内置的防骚扰功能或第三方应用拦截高频呼叫。此外,切勿在电话中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内容,避免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。
如果已被频繁骚扰,建议保存通话记录和短信截图,向运营商投诉或通过“12321”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提交证据。对于涉及诈骗的行为,应立即报警。同时,可暂时开启手机的“勿扰模式”或设置白名单,减少干扰。平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在非正规平台填写贷款申请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均明确规定,未经用户同意不得进行商业性电话推销。2023年工信部已开展专项整治,打击非法改号软件和骚扰电话产业链。若发现违规放贷或诈骗行为,涉事机构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公众可通过“工信部12300”热线举报违规号码。
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手段,消费者需主动学习金融知识,通过银行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渠道借贷。遇到资金需求时,应核实机构资质,对比合同条款,警惕“零门槛”“秒到账”等夸大宣传。只有提高警惕,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落入货款123轰炸电话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