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霜降节气到来,天气转冷的同时,网络诈骗也进入高发期。近期不少用户反映遭遇“短信轰炸电话”骚扰,不法分子通过群发虚假促销、中奖信息或冒充客服等手段,诱导点击恶意链接或泄露个人信息。这类攻击往往利用伪基站或非法短信平台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送大量验证码或广告,严重干扰正常生活。
诈骗分子通常伪装成电商平台、银行或快递公司,发送诸如“账户异常”“包裹丢失”等紧急通知,要求受害者回复验证码或登录钓鱼网站。另一种方式是通过“呼死你”软件连续拨打电话,迫使机主关机或接听,进而实施下一步诈骗。霜降期间,虚假“取暖补贴”“低温津贴”等季节性话术尤为猖獗,老年人群体更容易上当。
首先,切勿随意点击陌生短信中的链接,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;其次,启用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,或安装安全软件过滤可疑号码。若已遭遇轰炸,可向运营商申请开通“应急防护”服务(如中国移动的“短信炸弹防护”),或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重要提示:任何索要验证码、密码的行为均属诈骗。
立即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中断连接,避免持续接收恶意短信;保存骚扰证据(截图、通话记录)后报警。同时检查账户安全,修改重要平台的登录密码。对于企业用户,建议联系短信服务商排查是否被恶意利用,并加强API接口的鉴权防护。
霜降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节点,也是网络安全的警示期。公众需定期关注反诈宣传,了解最新骗局特征。家人间应互相提醒,尤其帮助长辈识别“温情陷阱”。技术手段结合警惕性,才能有效抵御这场“数字寒潮”的侵袭。